热搜词:荣威  上汽  比亚迪  宝骏  传祺  宝马  上汽大通  新科  Smart  旅行 

当前位置: 首页 » 汽车 » 法规服务 » 正文

四家恶性“骗补”新能源汽车企业被罚

发布日期:2016-12-21  来源:新华网  浏览次数:679
u=2853198283,4120849023&fm=11&gp=0


       9月份财政部将新能源汽车部分严重“骗补”的典型案例向社会公开曝光之后,12月20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在门户网站公布了对苏州金龙等企业的行政处罚决定,对4家企业给予“责令停止生产销售问题车型、暂停新能源汽车推荐目录申报资质、责令进行为期6个月整改”等处罚措施。

  据了解,此次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对涉及“有牌无车”、“有车缺电”、“标识不符”问题的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陆续下达了处理处罚文书,其中对骗补情节最为严重的苏州吉姆西给予“取消整车生产资质”的处罚。这是国家自实施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管理制度以来,第一家被取消生产资质的企业。

除国家层面依法对涉事企业进行严肃处置外,地方政府根据核查结果随后启动了依法追究有关人员责任的法律程序。

在对我国新能源汽车进行整顿的同时,工信部、财政部等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主管部门调整补贴政策,加强监督,进一步完善产业发展政策环境。

一是在保持2016-2020年补贴政策总体稳定的前提下,适当调整客车和专用车补贴方法,提高技术门槛,鼓励技术进步,设置中央和地方补贴上限,防止出现地方配套补贴标准过高现象。二是改进补贴资金拨付方式,从2016年起,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资金由事前拨付改为事后清算,加强对各地资金申请报告审核和推广情况核查。三是结合产业发展和技术进步情况,适当提高推荐目录车型要求,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充分发挥补贴政策扶优扶强的导向作用。

(编辑:马丽丽)

 
 

 

 
推荐图文
推荐汽车
点击排行